当前位置: 首页>>丝服制袜42页 >>飞机馆

飞机馆

添加时间:    

二)全球棕榈油市场供给压力大从全球供需格局来看,棕榈油平衡表较豆油更加宽松,棕榈油压力大于豆油。大多数棕榈油是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生产的,因为油棕需要温暖的温度、阳光和充足的雨水。全球棕榈油产量以年均5.6%的增长率持续增加,增幅主要是由印尼和马来西亚主导,这两个国家在全球棕榈油总产量中所占比例约为85%,2017/18年度棕榈油产量增幅分别为250万吨和164万吨,占到棕榈油产量增幅总量的91.4%。东南亚国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雨水丰富,适于规模化种植油棕。印尼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过去十年印尼棕榈油产量、面积的快速增长。2017/18年度印尼棕榈油种植面积为950万公顷,较上年度增加了30万公顷,增幅为3.26%;2017/18年度产量为385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了250万吨,增幅为3.26%。库存与消费比再次接近10年来的高点,供需格局大幅改善。印尼棕榈油产量巨大,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但是最近连续两年单产高于马来西亚。印尼棕榈油单产为4.05吨/公顷,高于马来西亚的3.94吨/公顷。从单产趋势来看,除2015/16年度单产偏低之外,近10年来印尼单产连年提高,但跟马来相比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印尼油棕种植面积约为1190万公顷;这个数字大约是2000年的三倍,当时印度尼西亚大约400万公顷的土地被用作棕榈油种植园。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300万公顷。该数据跟美国农业部报告种植面积数据有较大差距。从种植面积的增速来看到2020年印尼棕榈油可以很轻松的达到该国所预计的4000万吨的产量目标,并且印尼棕榈油精炼产能在2015年就已经达到了4500万吨,完全能够满足国内油棕果加工需求。马来西亚方面,2016年马来西亚棕榈油种植面积为574万公顷,该数据也是高于美国农业部,USDA显示为490万公顷,其中87.2%为成熟面积。马来西亚生产规模化程度较高,种植园管理更加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也更大,产业发展良性,除了受重大气候因素之外,产量也会十分稳定,但随着树龄结构改变,产量增速可能会放缓。今年年初,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将4月毛棕油出口关税提高至5%,相比之下3月毛棕油出口关税为零,这也是自2015年4月以来首个不实行毛棕油零关税政策的月份,极大改善了马棕的出口竞争力。然而,全球植物油总需求增速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实施的零出口关税政策更多是促进需求国的提前采购,而不是促进总需求的扩张。马棕前期出口大幅增长透支了部分未来出口的潜力,并在随后的日子里通过萎靡的出口逐渐显现出来。

图3: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农村部 华联期货研究所三)豆油、菜油和棕榈油替代性强,相关性高我国植物油品类较多,其中产量、消费量占比最大的是豆油、菜油及棕榈油,这三种油脂的消费量占国内油脂总消费量的80%以上。由于这三大油脂在食用油消费领域占据主导,供需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且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因此,三者价格走势相关性较高,价差季节性规律强。

目前来看,券商和基金正在积极上报并进行一些类REITs项目,比如大型城市群周边的仓储、科技园区、数据中心、交通枢纽、养老项目等。信托布局进展情况如何?“现阶段REITs业务量很小。”中铁信托研发部黄霄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REITs主要解决房地产存量流动性问题,需要依靠存量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存量市场开始超过一级市场时,REITs也就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换句话说,一旦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信托届时将积极介入。”

2、消费结构不合理,豆油主导市场我国植物油消费以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及花生油为主,占总消费量的近90%,品种结构不均衡。近年大豆供应大幅增加,刺激豆油替代需求增长,2017年我国豆油在植物油消费中的比重已经高达51%,其次棕榈油和菜籽油,占比分别为17%和13%。不过多年来菜籽油供应整体减少;由于近两年葵花籽油的进口量明显增加,加上企业注重渠道建设及市场推广,葵花籽油消费量增加。小品种油料产品和市场开发却严重不足,产业分散且发展不够完善和成熟。总之,油脂消费不合理,过度依赖豆油,就会容易收到豆油市场供求变化的冲击,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安全和稳定。所以适当扶持和开发小品种油脂油料产品,有助于我国油脂市场的长期发展和问题。

虽然中兴通讯还没复牌,但一些基金公司又在对其估值进行调整。富国基金就宣布,自即日起对中兴A股按20.04元进行估值,港股则为16.38港元。以这个幅度计算,分别对应大约4个跌停和6.4折。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在危机前景逐渐明朗的时刻作出的调整,比较有参考意义。

聚信立成立于2013年,为银行、保险、消费金额公司、贷款机构等提供智能风控、风险分析、信用分析等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数科是其第二大股东。业内人士介绍,在现金贷业务最为火热的时候,一些小规模的放贷公司大多没有能力或不愿意耗费精力去自建风控模型,会直接采购第三方数据公司的风控系统,价格在2万元-8万元不等。这些第三方公司钻了爬虫技术成熟但法律监管不太完善的空子,野蛮生长,疯狂获利。

随机推荐